永利官网

当前您的位置: yl8cc永利官网 > 永利官网 > 永利官网 > 正文

“张桂梅思政大讲堂—我院分课堂”第五讲:“非遗进校园”开讲!

发布时间:2024-06-12       浏览次数:

6月12日下午,我校在阳宗海校区明礼堂举办“张桂梅思政大讲堂——我院分课堂”第五讲:非遗进校园。本课堂以“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艺术匠心”为主题展开,由我校和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办,我校党委宣传部、建设工程学院、阳宗海管委会文旅局、阳宗镇人民政府、七甸街道办事处共同承办,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协办。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阳宗镇、昆明市第二幼儿园等单位代表,我校副校长张云霞以及师生代表到场参会。

“非遗进校园”是我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两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的重要载体。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一个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更是新时代教育的必备内容。

本次课堂将关索戏、七甸板凳龙、“汤池速氏根雕”、阳宗汉族刺绣等阳宗海四大非遗技艺带到师生面前,在校园里上演了一场生动的思政课。

关索戏  


关索戏是云南省阳宗镇传统地方戏曲剧种,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专门表现三国时期蜀汉人物和事件,作为澄江市的地方传统戏曲剧种,关索戏承载着当地的历史与文化,表现着其民风民俗,同时构成我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部分,具有重要价值。关索戏传承人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周如文老师及其表演团队,为师生们上演了一场惟妙惟肖的关索戏。


七甸板凳龙  


一条七甸板凳龙几乎就是一个艺术综合体,它集书法、绘画、剪纸、刻花、雕塑艺术和扎制编糊工艺为一体,板凳龙体积小、重量轻,舞蹈套路简单易学,成为村寨里男女老少都喜欢的娱乐项目,2006年,“七甸板凳龙之乡”被市政府列入昆明市第一批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现有区级传承人张跃忠1人。张跃忠表演团队带来的板凳龙表演气势恢宏、刚强柔美,让我们感受到了七甸人娱己娱人的生活习俗和敬天顺人的朴素情感。


“速式根雕”


“速式根雕”地方文化浓厚,除了带有主流木雕的内涵外,还具有蒙古族速式木雕的独特韵味,雕刻以圆形为基调,以马、羊为图腾、善于使用线锯、圆刀、平刀、以大刀阔斧造型、以平刀、圆刀修光,大部分作品以清刀为主,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2016年5月,汤池速氏根雕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现有区级传承人速俊文1人。


阳宗汉族刺绣  


保持专注,摆脱杂念,不与时间争峰,不与繁华争辉,在自律中涵养清正,方能历练出内心的从容,一针一线的修炼,终成繁花流动的盛宴。绣一幅作品如一次修行,牵扯出人和绣品之间的勾连,绣一幅作品也如一场倾诉,道不尽手艺人的情感。阳宗汉族刺绣传承人付桂菊为师生展示了精美的刺绣作品。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静作宣讲总结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理事单位法定代表人王静老师以“非遗保护的云南实践”作主题宣讲,强调了非遗保护的重要意义,分享了云南传统制茶技艺、傣族织锦、云南非遗伴手礼和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等非遗保护案例,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

时序更替,万象更新;文脉赓续,生生不息。每一次与非遗文化的邂逅,都是对古老文化的重新解读与传承,师生们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在“思行并进”中感悟智慧,不仅深入了解了非遗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技艺传承,更在亲身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精神内涵。



版权所有 © yl8cc永利(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电话:(0871)-68160123


地址:云南省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观山邮编:652501

云教ICP备1109002滇ICP备16008824号-2